治感冒咳嗽古方三則 二維碼
又到了一年的立冬節(jié)氣,隨著氣溫的降低,各類病原體的存活及傳播均較夏季明顯增加,這使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、急性支氣管炎、肺炎等疾病的發(fā)病率也明顯上升。本篇小編為大家介紹幾個治療呼吸道疾病的經典古方,供大家參考。 九味羌活湯 (出自《此事難知》) 1.方劑組成 羌活、防風、細辛、蒼術、白芷、川芎、黃芩、生地、甘草。 2.功效與主治 九味羌活湯具有辛溫解表、發(fā)汗祛濕、兼清里熱的功效;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、發(fā)熱、惡寒、無汗、肢體酸楚疼痛等癥狀,以及內有蘊熱證:如口苦微渴、舌苔白或微黃、脈浮等。 除呼吸道疾病外,九味羌活湯還常用于治療急性肌炎、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偏頭痛、腰肌勞損等具有外感風寒濕邪,兼有里熱證表現的患者。 3.方藥分析 羌活辛苦性溫,散表寒,祛風濕,利關節(jié),止痹痛,為治太陽風寒濕邪在表之要藥;防風辛甘性溫,為風藥中之潤劑,祛風除濕,散寒止痛,協助羌活祛風散寒,除濕止痛;細辛善治少陰頭痛,祛風散寒,通絡止痛;蒼術辛苦而溫,功可發(fā)汗祛濕,為祛太陰寒濕的主要藥物;白芷擅解陽明頭痛,祛風散寒,宣痹止痛;川芎長于止少陽厥陰頭痛,行氣活血;黃芩、生地清泄里熱,并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;甘草調和諸藥,加強其他藥物的功效。 柴葛解肌湯 (出自陶節(jié)庵《傷寒六書》) 1.方劑組成 柴胡、葛根、甘草、黃芩、羌活、白芷、白芍、桔梗、生姜、大棗、生石膏。 2.功效與主治 柴葛解肌湯具有解肌清熱的功效,主治外感風寒,郁而化熱證。癥見:惡寒漸輕、身熱增盛、無汗頭痛、目疼鼻干、心煩不眠、咽干耳聾、眼眶痛、舌苔薄黃、脈浮微洪等。 柴葛解肌湯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牙齦炎、急性結膜炎等具有外感風寒、邪郁化熱表現者。 3.方藥分析 葛根味辛性涼,辛能外透肌熱,涼能內清郁熱;柴胡味辛性寒,既為“解肌要藥”,且有疏暢氣機之功,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熱;羌活、白芷助君藥辛散發(fā)表,并止頭項痛;黃芩石膏清泄里熱。其中葛根配白芷、石膏,清透陽明之邪熱;柴胡配黃芩,透解少陽之邪熱;羌活發(fā)散太陽之風寒,如此配合,三陽兼治,并治陽明為主。桔梗宣暢肺氣以利解表;白芍、大棗斂陰養(yǎng)血,防止疏散太過而傷陰;生姜發(fā)散風寒;甘草調和諸藥。諸藥相配,共成辛涼解肌,兼清里熱之劑。 4.治療特點 ●三陽同治:方劑能同時治療太陽、陽明、少陽三陽經的病癥。 ●表里兼顧:既能解表散寒,又能清里熱。 ●側重于疏泄透散:通過辛涼解表藥的發(fā)散作用,使邪氣得以外散。 止嗽散 (出自程國彭《醫(yī)學心悟》) 1.方劑組成 桔梗、荊芥、紫菀、百部、白前、甘草、陳皮。 2.功效與主治 止嗽散具有宣肺疏風、止咳化痰的功效。主治外感咳嗽,癥見咳嗽咽癢,咯痰不爽,或微有惡風發(fā)熱,舌苔薄白,脈浮緩。 同時,止嗽散也可用于治療風邪侵肺引起的咳嗽、咳痰不適,以及風熱、舌苔薄白和脈浮等輕微癥候。 3.方藥分析 桔??嘈廖?,能宣通肺氣治痰壅喘促;荊芥辛苦而溫,芳香而散,散風利咽喉,善治傷風咳嗽;紫菀辛溫潤肺下氣,治咳逆上氣;百部甘苦微溫,能潤肺,治肺熱咳;白前辛甘微寒,長于下痰止嗽,治肺氣盛實之咳嗽;陳皮調中快膈,導滯消痰;甘草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。諸藥合用,共奏宣肺疏風、止咳化痰之功。 本篇所分享的三個方劑為外感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常用方,供各位朋友了解參考,如出現惡寒、發(fā)熱、鼻塞、咽痛、咳嗽等癥狀,建議前往醫(yī)療機構及時就診。 |